close

如標題,談背景設定或史實人物等等。


1. 安倍晴明(あべのせいめい; あべのはるあきら)
從鐮倉時代至明治時代初期統轄陰陽寮的土御門家始祖,史上有名的大陰陽師,關於他的出生有許多逸聞;一說他的母親是狐狸、父親是人類,另一個說法是他是平安中期在關東自立為新皇(日本史上唯一一人)的平將門之子‧平將國。在通常的說法中他的父親是任職大膳大夫的安倍益材,但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其父是安倍保名。祖先的出身則眾說紛紜,也有認為他是遣唐使阿倍(あべ)仲麻呂後代。

書中提及他收十二神將為式神,這是取材自傳說故事;也有傳說他收前鬼、後鬼作為部下,至於他在一條戾橋下養有千名式神、能夠以飛葉壓死青蛙等等傳說不及備載,共通點就是其法力強大。與道摩法師(蘆屋道滿)是競爭對手。成為後世陰陽術之經典的秘伝一書(ほきないでん、別名『金烏玉兎集』),雖實非他所著,也冠上了他的名字。

他出現在書中的兩個兒子吉平、吉昌,也是在史上留名的一流陰陽師。吉平後來代替他作為在道長(或天皇?)跟前侍奉的陰陽師,而吉昌則任陰陽助、陰陽頭等重要職位,在晴明這一代,安倍家成為與其師賀茂氏相提並論的陰陽師世家。

其師從為何並不明確,有一說是賀茂忠行、一說為賀茂保憲(忠行之子)。傳聞晴明幼年時曾與忠行一同出遊,半路遇上百鬼夜行,此時因晴明警告而逃過一劫的忠行便將所知法術傾囊相授;但也有一說是晴明才華受保憲所賞識,將天文道盡數傳授,從此安倍家便世襲陰陽寮中的天文博士一職,打破了在此之前由賀茂所壟斷的局面。

在窮奇篇第三集中,出現了他為彰子著裳、入宮進行占卜,以及出借降魔之劍的劇情,都是有蹟可循;在史實上晴明的確曾受天皇之命和保憲一起打造降魔之劍,也確實在一條天皇時期(公元1000年)為藤原彰子進行入宮一事的占卜。

2. 藤原彰子
將攝關家歷史推向最為繁榮的藤原道長長女,一條天皇中宮,她在敦康親王之後(其母為藤原定子,彰子堂姊)生下了兩位親王,日後都成為天皇。而她的姐妹威子、妍子等人也都陸續成為中宮、皇后,因此時人稱道長家為「一家三后」,她的兄弟賴通、教通,日後也都成為關白或攝政。

在其二子先後死去之後削髮出家,院號上東門院。本人享壽87歲,為歷代罕見的高齡。

她的侍女有紫式部等人。道長對其在宮廷沙龍中的活動多方進行援助,紫式部也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名作「源氏物語」。

3. 一條天皇
其”一條”名稱由來,當他在位時後宮與清涼殿發生火災,只能將居所暫時移轉到當時的行宮一條院。其為人相當受人仰慕,在本書中的時間點大約是19歲。

4. 藤原道長
出身藤原北家,父為太政大臣藤原兼家,日本平安中期公卿。法名行觀、行覺。公元986-991年間曾任少納言、權中納言、權大納言等職。在其上四名兄長去世之後與姪子伊周互爭藤原氏氏長者之位(藤原一族族長),在權力鬥爭中勝出,995年任內覽、右大臣,次年任左大臣。1000年起先後將五個女兒送入內宮,其中彰子為一條天皇皇后、妍子為三條天皇皇后、威子為後一條天皇皇后。因此,成為三個天皇的外戚,始終穩居公卿之首,與關白毫無差異。1017年將攝政職讓與其子賴通,自任太政大臣。藤原道長父子任攝政、關白時期,為藤原氏專權的全盛時期。1019年因病出家為僧。1022年建成法成寺,晚年居住於此;故有“御堂關白”、“法成寺攝政”之稱。著有日記《御堂關白記》,為藤原氏全盛期的重要史料。

5. 藤原行成
出身藤原北家,右近衛少將義孝之子,其曾祖父為曾任太政大臣的藤原伊尹。日本書法家,與小野道風、藤原佐理被譽為「三跡」,共同使「上代樣」(即「古風」)書法風格臻於完善。作為“三跡”中的一員,他的書法被稱之為「權跡」,985年行成受任命為侍從。995年因源俊賢(960~1027)的推舉,晉升為藏人頭、左中弁,繼而為備前守,兼任大和權守之職。1001年,年方三十歲的行成就已經身兼參議要職。1009年為權中納言,1019年任太宰權帥,翌年提擢為權大納言。1027年十二月因病急逝,享年五十六歲。

行成所完成的和樣書風,又由他的子孫所繼承,這一家傳的書風被稱之為「世尊寺流」,一直延續到室町時代。「世尊寺」名稱的由來,是因為行成的祖父伊尹將自家的桃圓別墅改稱為世尊寺。進入鐮倉時代之後,第八代子孫行能(1179~1251)又將其家名發揚光大。平安末期,從「世尊寺流」分離出來的藤原忠通(1097~1164)作為“法性寺流”的代表人物活躍書壇。之後,又經過他的孫子良經(1169~1206)作為「後京極流」而得以展開。此外,伏見天皇(1265~1317)的書法也繼承了道風和行成的衣缽,被譽為歷代天皇中首屈一指的能書家。其第六子尊圓親王(1298~1356)承其家學創立「尊圓流」(青漣院流)。從鐮倉時代至室町時代書法蓬勃發展起來,流派林立,尊圓流又承繼青漣院的各門派,至江戶時代成為幕府官方書體——「御家流」。凡此種種,都可以說是從行成的書風中派生出來的。「三跡」創立和樣書風,功不可沒,它為以後的假名書法的展開奠定了基礎,形成了與中國的「唐樣」書法相對立的「和樣」書風。

6. 大宰府
於動畫中風音篇出現的名詞,設於筑紫(九州),管轄西海道九國及二島,即今九州地方。是一種特別行政區,擔當國防、外交等九州一切政務,並負責接待外國使節和歸化人的官廳。三世紀以來,司防禦及外交等事,責任甚重。九世紀後,長官帥例由親王任之。次曰權帥、大貳,如權帥有缺,則由大貳總攝其事,其位置重要遠在諸國司之上。停派遣唐使後,管理大陸來日商船的貿易。大貳是實質性的長官。雖說應為重要職位但卻因其遠離政治中樞,在菅原道真受誣陷之後成為將政界人士左遷、放逐的流放之地。曾擁有兩萬人口,十分繁華,後來荒廢變成水田,昔日繁榮景象轉移到大宰府的外港博多。

7. 攝關政治
攝政是代行幼年天皇政事之職,關白是輔佐成人天皇行政事之職。此二職均由當時官位最高大臣兼任。太閣則是該人辭去關白,其子就任關白的情況下,該人的稱號。這是十至十一世紀藤原氏閥族統治的政治形態。藤原氏以外戚地位。壟斷攝政、關白職位,左右國政。藤原鐮足的子孫靠其功績,一直保持高位,八世紀後與皇室結成血緣關係,858年(天安2年)藤原良房任攝政,880年(元慶4年)藤原基經任關白,首開其例,到藤原實賴任關白時,攝關政治才有真正的發展。特別是在安和之變(969年)後,藤原氏的攝關地位確立並成為常設制度。十一世紀前半葉,藤原道長、賴通時代達到全盛時期。攝關政治是一種外戚代行政治,藤原北家壟斷太政官制,實際上能奪取天皇的許可權。一般認為其特點是經濟基礎開始轉向莊園。十一世紀末院政開始。攝關體制急劇衰落。但攝政和關白職位一直保留到明治維新。

律令政治是以天皇親政為原則的,不承認年幼的天皇。文武天皇和聖武天皇都是在年幼時由母后代行政務,長大後才讓位的。但是像清和天皇和陽成天皇這樣9歲的幼帝天皇的地位就只是單純的形式,不過問實際政務。

這種現象又導致了律令制官制中沒有規定的新的實質性官職,天皇的外祖父藤原良房就任攝政即其中一例。攝政一職,在律令官制中是完全沒有的,由臣下就任該職更是與律令精神不相容的。但從現實看來,藤原良房的地位權力是他能夠就任攝政一職。主要的理由當然是他同天皇有血緣關係。於是新的社會關係打破了律令制的僵硬形式,不斷設置了這種實質性的新官職。天皇長大以後,攝政改任關白,也是從繼良房之後的藤原基經開始的。這也是具有同樣性質的官職。正如“關白”一詞源於“萬事”關白“太政大臣”所表明的那樣,它在對天皇個人進行輔佐的意義上,具有比攝政更大的作用,是對律令官制精神的粗暴破壞。

8. 後宮
內裡後宮有七殿五舍。承香殿、登華殿、貞觀殿、常寧殿、麗景殿、宣耀殿和位於其東西兩側的昭陽舍(梨壺)、淑景舍(桐壺)、飛香舍(藤壺)、凝華舍(梅壺)、襲芳舍(雷鳴壺),共十二殿舍。天皇的嬪妃,以及侍侯她們的女房分住於這些宮室之中。稱呼後宮女子時一般不直稱其姓名,而是冠以所居殿舍名、職位名,或以該名女子籍貫所在的地名相稱。

嬪妃與女官:後宮女性地位最高的是女御(三位),其次為更衣(四位),皆侍寢。其他有為尚侍(三位)、典侍、掌侍、命婦等女官。尚侍(×2)為內侍司的長官 ,典侍(×4)為次官,掌侍為三等官,命婦又次之。女官通常不侍寢,可以與他人結婚。這其中尚侍的身份稍有特殊,尚侍可侍寢,實質上等於是天皇的侍妾,但婚嫁亦不算欺君,經常是天皇用來安排不適合成為妃子,又想留在身邊的女性的一個位置。由於常在天皇面前負責奏請、傳宣等工作,所以尚侍一旦受到寵幸,反而比一般女御帶來的威脅更大。

9. 加冠與著裳
十二歲到十六歲之間,男子要舉行元服禮,在元服禮上穿起成年人的服裝,剪去童髮,將總角髮型改為髻,頭上著初冠。為這名男子加冠的通常是有名望的長者,其後就成為他的後臺援助人。

女子著裳禮在十二到十四歲之間進行。繫上腰帶(腰結)後初次穿著成人女性的正裝“裳”。平安中期以後,成年女性的髮型以垂髮為主,因此在裳著儀式時,要將瀏海分開,稱為除髮。行過著裳儀式後女子即進入適婚期,可以接受男子求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r06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